windows
                
                                未命名视频
                
                今年以来,央国企密集挂牌转让光伏与风电资产。三峡集团以1元底价转让云南曲靖晶瑞新能源49%股权,国家电投旗下五凌电力拟出售4家新能源公司股权,中广核风电谋划剥离惠州、汕尾项目。京能集团、东方电气、华能集团等也在相继行动。从表面看,这是央企的“退场”,但背后实质却是一次系统性的“价值重估”。被挂牌转让的项目,多为早期布局的户用或集中式光伏电站,这些电站在过去几年曾是利润奶牛,如今却成了“鸡肋资产”。原因不难理解——市场环境剧变、收益骤降、限电频发,导致项目现金流恶化。尤其是2025年电力全面市场化后,光伏项目电价不再保底,而是完全由市场竞价决定。山东首批竞价价格仅0.225元/kWh,与度电成本几乎持平,甘肃、新疆、云南等地部分项目甚至跌至0.195元/kWh,被业内戏称为“地板价”。与此同时,限电率迅速上升。过去光伏的弃电问题主要集中在西北,如今东部、中部也难幸免。江苏、湖南、河北、山东等地限电率普遍突破1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40%。这种局面下,“发得出上不了网”的困境,让不少央企不得不止损、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