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未命名视频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心常被未来和过去所牵绊,难以安住此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通过“觉察”,回归生命的“当下”。回到当下的钥匙,是“正念”。它的定义很简单:不带评判地,全然地活在当下。它并非停止思考,而是用心直接感知此刻的生命。这需要三点:一是“觉察”,直接感知身心状态,而非依赖概念;二是“安住”,将心神稳定地安放于呼吸等简单事物上;三是“中立”,对一切所见如实接纳,不迎不拒,旁观其变。练习时,我们可以观照三个层面:“观外境”,单纯感知周围世界;“观身体”,感受四肢百骸的触感与起落;“观内心”,像看浮云一样,观照念头与情绪的来去。很多人会因杂念纷飞而困扰,但修行并非要消灭杂念,而在于如何观照它。记住:“汝对待杂念之态度,即是汝对待自己、对待人生之态度。” 念头升起时,只需觉察它、接纳它,然后安然地把注意力带回呼吸。这,就是修行。道家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这正是“中立”的写照。心如明镜,只如实映照,不留痕迹,故能容纳一切而不为所伤。这种状态对应着“当下模式”心智。相对于追求结果、逃避痛苦的“目标模式”, “当下模式”注重体验过程,允许事物如是,清醒地觉察。修行,就是刻意从“目标模式”切换到“当下模式”的练习。在佛学中,修行可归为“戒、定、慧”三学。戒是慈悲的纪律,定是修心安住,慧是觉知中产生的智慧。正念练习是修“定”的核心,也是通往智慧的道路。那么如何开始呢?修行重在实践。这里有两个方法:一是“正念饮食”,吃饭时,全然地用感官去感受食物,从“食而不知其味”回到“显能知味”。二是“身体扫描”,安静下来,将觉知像灯塔一样,从头到脚逐一照亮身体,不加评判地感受每个部分,与身体重新连接。朋友们,这些练习只是起点。真正的改变源于持续。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大家打开一扇内心的窗,从觉察开始,回到当下。记住,“悟道于心,修行于行”。愿我们日日精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