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未命名视频
“业务千万笔,合规第一笔”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过不止一次这句话。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重点在六个字——合于心规于行。两年前,我刚进柜的第一天,运营主管递给我一本厚厚的《内控手册》,并告诉我:“工行所有的内控规章制度都在这本手册里,一定要认真学习!”我随便翻开一页,就看到小额继承的相关要求:心里不禁疑惑:都已经小额了,怎么还要公证书、死亡证明、户籍证明等等一系列的文件?人世间的感情都比不过这些冰冷的制度吗?直到在一次办理对公业务时,客户未携带单位印鉴,想通过刻制一个一样的来蒙混过关,当时我认为只要能验印通过就可以。就在我准备开口答应时,运营主管一个箭步冲过来:不好意思,丢失印鉴需要登报重新来办理。事后,主管和我沟通说:“单位印鉴是办理对公业务的证明材料,这种情况将无法核实客户是否冒充单位员工来损害单位利益。”从那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银行各种规章制度,是保护客户信息财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合规管理不仅让各类业务有序运行,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舆情风险损害银行声誉。可是,纷繁复杂的工作磨平了我的热情,神秘人暗访、督导员交叉检查、消保查监控.......平时也会经常听到身边有这样的声音:“合规是束手束脚,不如直接创造利益”。难道,内控合规必须“监督”着业务发展吗?在当今全员营销时代,人们通常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才能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往往这个时候,已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例如:超额放贷会导致扩大不良资产占比;内部户超期挂账将违反监管要求面临处罚;不核实客户KYC会为违法交易提供支付接口等等。然而合规,就像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帮助我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在我看来,合规从来不是要让我们放弃今天的成功,而是换取明天的安全。在今年省行组织的新员工关键阶段培训,一位老师曾说过:“银行不仅是金融业、服务业更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记得前不久因营销代发工资业务,需为某供电项目施工方开立农民工工资专户。开立账户界面突然提示该企业法人信用可疑,本着合规操作理念,我前往融安e信平台查询其征信情况,果然该法人存在多笔逾期及不良借款问题,不符合我行开户条件。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我们都要始终坚守合规底线。要自觉树立合规意识、养成“时时合规,事事合规”的良好习惯并将合规融入到业务操作的方方面面,降低业务风险。“好船配好帆”,我们只有让“合规之帆”高高挂起,才能助力“工行之船”迎风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