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
未命名视频
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异常凝结,形成血凝块(血栓),导致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进而影响静脉回流的一种病理过程。血栓可导致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肿胀、疼痛等症状;若血栓脱落,可随血流阻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合称为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需重点关注的血栓性疾病。久坐、长期卧床、手术后、孕产妇等人群风险较高。一、日常基础预防(适用于健康人群)久坐时,每 30~60 分钟起身活动,做简单的腿部动作(如踮脚、勾脚、屈膝抬腿),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二、特殊场景的针对性预防手术后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无法下床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医生可能会为高风险术后患者使用间歇性气压泵或医用弹力袜在床上做 “踝泵运动”:反复勾脚(脚尖向上翘)、伸脚(脚尖向下踩),每组 10~15 次,每小时重复 2~3 组。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有血栓病史者)可提前使用预防剂量的抗凝药物。三、识别高危信号,及时干预若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需立即就医:单侧下肢突然肿胀、疼痛,按压时加重;皮肤温度升高、颜色发红或发紫;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可能提示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