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未命名视频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群体面临着各种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如何在家也能运动得既安全又有效,今天就为大家献上一份不同健康状况下的个性化的运动建议,一起科学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类人群,建议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肌供血能力。另外太极、瑜伽等柔韧训练,可以提高关节灵活性,减少心脏负荷。对于骨关节疾病类人群,如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适宜的运动类型包括:水中行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减少关节压力和冲击,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吹气球、吹纸巾来训练吸气和呼气,从而锻炼呼吸肌,改善呼吸频率。胸部叩击、震颤及咳嗽训练,有助于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减少感染。除了以上介绍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打太极、五禽戏、八段锦也可以改善肺功能和肺活量。对于患有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除了上面介绍的有氧运动,最主要的还是脑力运动,包括认知训练,如记忆游戏和策略游戏等,有助于保持大脑活力。对于肌少症人群,建议以抗阻运动为基础,并与有氧运动、全身振动训练等多模式运动疗法相结合。抗阻运动以渐进式增加运动强度为特点,使肌肉产生的力量能够移动或抵抗所施加的阻力。包括: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安全运动的四大关键运动强度: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通过测量运动后的心率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宜。一般而言,运动后心率应接近但不超过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的60%-75%。运动时机:最好在饭后1-2小时后进行运动。尽量不要在空腹时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需注意,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避开这个时间段,安排在晚上或下午进行运动。运动频率:从每次10-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30分钟或更长时间。建议中老年人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确保每周有1-2天的休息日,以便身体得到恢复。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冷却:在正式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如慢跑、关节旋转等,以减少受伤风险。运动后进行5-10分钟的冷却,如慢走和拉伸,有助于身体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小贴士:建议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合并多种疾病的共病患者,应该在开展科学运动前向运动处方医师进行咨询和评估。通过遵循这些注意事项,中老年人可以更安全、更有效地进行运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健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