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在线内容创作顾问
立即创作
立即创作
windows

《内丹修炼简述04》玄牝立基:知止而后有定,定后玄牝之门打开

创建于2025-04-27 21:26:20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所谓知止,就是知道心神应该停留的地方,知道了心神的归宿,心就有了依靠。刚开始打坐时,如果完全放任无为,就会陷入枯寂的状态,只有阴而没有阳,又怎么能产生变化呢?所以,修行者在无为之中还要知道有为。比如,当内心清澈明朗,但有时会产生杂念时,一定要在无为之中寻找那个空洞的洞天,让内心光明透亮并停留于此,这就是知止的“至善之地”,这样心自然就会定在这里,而不会向外分散。不仅心定在这里,气息也会随之定在这里,百脉也会逐渐定在这里,三元也会渐渐凝聚在这里,就是“不收心而心自收,不调息而息自调”。这是入手时最关键、也是最巧妙的诀窍。修行到虚寂静笃、混沌一片的无极状态时,这个状态极其虚、静、阴。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产生了一动,这个动就是“真铅”产生、“真机”显现、“端倪”露出、活子时到来、“冬至”来临、“一阳生”出现、“玄关”现象显现、“玄牝之门”打开、“天心”出现、“气根”发动。虽然名称众多,但实际上指的是肾水之中,在受胎之初从父母那里带来的“真气”发动。动气的地方就是儒家所说的“至善之地”,老子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中”。邵子有诗说:忽听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说的正是这个时候。道家称之为玄牝,儒家称之为密户,佛家称之为玄关。气机一动,神自然就会察觉。此时,气也会随之向外涌动,我们要迅速将元神移到这个地方,目光照定此处,阳气就能够找到入口进入。呼吸的气息也会凝聚在此处,神返气自回。这个一动一觉,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呼吸之前不是,呼吸之后也不是,确确实实,没有杂念、没有杂质,一个本真的自我呈现出来。此时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有欲观窍”,也就是黄元吉祖师所说的:一眼觑定,一手拿定。道家说“真人潜深渊”,儒家说“退藏于密”,佛家说“背斗里藏身”,都是指将神凝聚在气穴这件事。气机刚开始发动时,气还很微弱,不能随意搬运,只能用“神返气自回”的方法,将动气摄归气穴。气再次静止时,我们就再次观察并守住静的状态,静了又动,我们又将其摄归气穴。如此“常应常静”,直到火候成熟,才可以运行周天。这段功夫虽然说行住坐卧都不能离开气根,但必须做到不沾不脱、不即不离。如果过于执着,真气就会停滞不流通;如果过于疏离,神就会外驰,神一外驰,火候就会变寒。所以丹经说:玉炉常使汤温暖,金鼎莫教火微寒。从这时开始,阴阳二气相接,抱成一团,正如所说: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相关作品
1:05
创建于2025-04-28 06:50:39
androidTablet
1:05
创建于2025-04-28 06:50:39
androidTablet
0:07
创建于2025-04-28 06:33:35
androidTablet
1:35
创建于2025-04-28 06:27:42
androidTablet
1:45
创建于2025-04-28 04:13:56
androidTablet
0:17
创建于2025-04-28 03:24:13
androidTablet
2:00
创建于2025-04-28 02:32:39
androidTab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