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内丹修炼简述02》闹处炼性: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一提到修行,很多人心中就会有这样的概念:遁入山林,远离尘世,避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物质欲望的诱惑和是是非非,就会没有烦恼,自然能够达到清静的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深山居住过的人都知道,刚进入山林时,会觉得心境平静,看书学习、诵经礼忏、参玄打坐都能比较投入,没有外界的干扰,显得清静自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会感到寂寞,无名之火也会随之升起,心情变得躁动不安,做什么都无法静下心来,于是就产生了下山的念头。下山之后,又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适应社会环境,进而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责怪自己福德浅薄,没有修道的缘分。更有甚者会堕落,做出各种坏事,危害社会,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罪孽。丹经中说:“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人自从出生以后,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先天祖性就逐渐被后天的识神所取代。后天的识神是产生思虑的根源,一切的贪嗔痴爱都由此而生。要回归先天的状态,就需要让识神消亡,元神觉醒。《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是元神的归处。要想回归本真,就必须按照来时的路回去,没有捷径可走。否则,刘长生祖师当年明知自己有色魔缠身,为什么还要去妓院里修炼呢?如果躲进深山,眼不见色,不就没有色魔的干扰了吗?但实际上,淫欲的根源在人出生时就已经种下了。识神不消亡,淫欲的根源就难以断绝。既然已经出生为人,并且在尘世中生活过,我们的内心已经沾满了尘世的“污垢”,如果不加以擦拭和清洗,这些“污垢”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越积越多。而尘世中的物质欲望诱惑、声色的迷惑、是非的纠缠等,恰好是去除这些“污垢”的“洗涤剂”,而“洗涤”的方法就是“对境无心”。“对境无心?”那么心该放在哪里呢?《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俗话说“把心放在肚子里”。老子所说的“中”指的是人的“天心”,这个“天心”就在人的肚子里,更确切地说在下丹田(下丹田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脐下三寸,另一种是在脐下一寸三分)。至于“中”的具体位置,我们暂且不必过于在意,时机成熟时自然会知晓。修行者在待人接物、行住坐卧等一切行为中,都要将心神凝聚在下丹田,目光返照于此。长期坚持,达到自然而然的状态,神定气住,自然会精满气盈,周身充满祥和之气。此时,即使身处喧闹的环境中,心中又怎会在意天地、人物的存在,更何况是声色名利这些身外之物呢?这样一来,真性又怎么会不显现,又怎么会不了解生命的真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