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修真绝秘03》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不管是佛家还是道家,也不管是“法身”还是“性命”,它们的义理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无非都是在阐述生命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状态。较为粗陋的意识状态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血肉粗重的身体,是生命的低等状态,所以被称为“色身”;而由最精细的心灵状态和最精微的“光态”物质所组成的身体,则是生命的最高状态,因此被称为“法身”“光明身”“真性命”“先天境界”等等。而且道家依据《易经》的道理提出了一个更加有趣的说法:我们的生命状态有“天态”和“地态”两种,“天态”清轻广大,如同无尽的太空;“地态”粗重有形,就像地球一样。《列子》的“天瑞篇”中说:“精神属于天的部分;骨骸属于地的部分。属于天的部分清轻而飘散,属于地的部分浊重而聚集。”明代大儒王阳明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心学实际上是外表为儒家,内里为道家(同时还兼有禅学思想)。他的名言“心的光明部分就是天,心的浊暗部分就是地”,其实就是对《列子》中上述论断的另一种表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心并不仅仅指意识,而是指“明心见性”之后的“心”,是身心一体、心物一元的大“心”,而不是普通人局限在胸腔里的小“心”。所以道家在修道时就有了“恢复干(天)身”“干元面目”“干元一气”“天光发明”“人法地,地法天”等重视“天”的说法。《乐育堂语录》中说:“学者想要与太虚(天)融为一体,必须让内心的想法不产生,外界的念头不进入,甚至连呼吸都能一起化为光明,只觉得自己只有一点灵光而已……这就是见到本性的境界,先天的元性,也即将要成为法身的时候。”又说:“人如果能够保持赤子之心……时间久了就会大放毫光,与虚空融为一体,与日月同辉。”再比如海印子在论述大周天的时候说:“当进行‘炼气化神’的时候,神和息都定在虚空之中……色身就像一座空屋子……神气一同静定,时间久了气就会全部化为神,只剩下一道威严的光芒照耀在虚空之中,这就是胎圆的证明。”再来看佛家禅宗,禅宗大多标榜“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可惜的是,一般人大多认为理解、通达了佛经就是“开悟”“明心”了,所以禅宗的风气逐渐不振。纵观当今社会,大多是只会空谈佛理的“口头禅”者,真正用心去修行并实证的人,就像凤毛麟角一样稀少。真正的开悟,是要通过真正的修行功夫,修证到能够真正见到生命的大光明本元状态,这是有实际的景象和验证的,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