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在线内容创作顾问
立即创作
立即创作
windows

今天要讲的故事是——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创建于2025-04-27 17:35:27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1930初秋,有个小男孩出生了。父亲给他取名袁隆平。他有双好奇的眼睛,总爱盯着村里的花草树木、田里庄稼看。长大后,袁隆平成了一名农业学校的老师。在这里,他不光教书,还带学生们做实验,帮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在他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让所有人不再挨饿。有一天晚上,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励。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地查资料、搞水稻试验。他还去向农民请教,当听说他们要翻山越岭去别的村庄换稻种时,他十分好奇:“为什么要换种子呀?”农民说:“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呀!袁老师,你要是能帮我们培育高产种子,那该多好呀!”袁隆平立刻意识到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产的水稻种子,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可是,水稻是自花授粉的农作物,不需要外来的花粉,自己就能授精、结实。该到哪里去寻找高产种子呢?只能向大自然这个神奇宝库求助。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1961年,袁隆平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他和助手惊喜地数来数去,枝稻穗上共有230粒稻谷!他们把它带回实验室研究,期待来年能迎来丰收。可是试验了很多次,结果都不理想,高的高,矮的矮,粗的粗,细的细。但是袁隆平没有轻易放弃,他反复地查资料、去稻田里观察。最终,袁隆平逐渐意识到,他们用来做研究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水稻。近亲联姻,后代不好,他们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败有野生稻进行杂交研究。为了加快研究速度,袁隆平和助手们在湖南、广东、海南等地不停往返。他们曾遭遇了很多困难,试验田的秧苗曾被人恶意拔光。地震和洪水差点毁了秧苗,反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声音不时传来,好几年过去了,他们仍没有成功。直到1970年,在海南的一处荒野里,袁隆平的助手等人终于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身在北京的袁隆平飞一般地赶回海南,进行研究。后来,这株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它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使我国的水稻单产大幅提升。如今,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已然实现。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也荣获了众多荣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伟大且可爱可敬的老人。

相关作品
2:46
windows
2:46
windows
1:47
创建于2025-05-07 13:50:15
windows
1:47
创建于2025-05-07 13:50:15
windows
1:47
创建于2025-05-07 13:41:57
windows
0:13
创建于2025-05-07 13:40:10
windows
0:13
创建于2025-05-07 13:40:10
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