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在线内容创作顾问
立即创作
立即创作
windows

什么是阿德勒目的论?

创建于2024-09-30 09:30:02
这是一个关于阿德勒目的论的学习系列,一共包含六个小视频,本篇为第一篇。今天就来举例说明:什么是阿德勒目的论。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过去的原因(例如经验、创伤等)所决定,而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基本原理1. 目的主导行为在阿德勒目的论中,人们的行为是被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所驱动的。这与传统观念中认为行为是过去经历的结果有所不同。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总是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按照目的论的解释,他可能不是因为学习能力差或者家庭环境不好(传统原因论的解释因素),而是他想要通过这种行为来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就是他行为背后的目的。2. 主观赋予意义阿德勒强调人们会对自己的经历和环境主观地赋予意义,而这种意义与他们的目的相关。比如,两个人同时面对一次演讲失败的经历。一个人可能将其视为自己不适合公开演讲的证据,从而决定以后避免类似情况,因为他的目的可能是保持自己的舒适状态,避免再次丢脸;而另一个人可能将演讲失败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因为他的目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二、更多例子1. 自卑与补偿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人们会为了克服自卑而设定各种目的并采取行动。例如,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这可能会让他产生自卑情绪),他可能会选择努力发展自己的智力或者其他特长。比如,像霍金,身体被限制在轮椅上,但他为了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克服重重困难,他的目的就是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以补偿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对宇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2. 人际关系中的目的在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目的论的体现。比如,一个人在社交场合总是沉默寡言。按照目的论,他可能不是因为本身性格内向(原因论的解释),而是他害怕在社交中犯错或者被人否定,所以他选择沉默寡言这种行为来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评价,他的目的就是保护自己免受可能的伤害。以上就是本篇关于【阿德勒目的论】的举例说明部分的全部内容,在本系列的下一篇视频内容中,将与大家继续探讨“目的论”和“因果论”的区别。想要完整了解【阿德勒目的论】的全系列内容,可以主页观看完整系列视频。

相关作品
1:33
创建于2025-04-26 07:10:40
windows
0:08
创建于2025-04-26 07:04:27
windows
0:09
创建于2025-04-26 07:03:11
windows
0:10
创建于2025-04-26 00:51:05
androidTablet
0:10
创建于2025-04-26 00:51:05
androidTablet
1:09
创建于2025-04-26 00:50:01
androidTablet